第037章 小明国路线(第四更)_我只想安静的做个昏君
笔趣阁 >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昏君 > 第037章 小明国路线(第四更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037章 小明国路线(第四更)

  内阁中。

  又是周一,如今大明每周除了周五的周会,周一也要照例开晨会。

  这次的晨会十分繁复,从早晨一直开到下午,诸内阁大臣还没有忙完,仍旧在审定攻略安南的方案,以及朝鲜之事。

  朝鲜的事情影响其实很大。

  诸臣为了是否攻略辽东朝鲜之事,起了争吵,一直吵到现在。

  内阁首辅暴昭道:“摄政王殿下,非是我不知国事之重,乃是因为,若在此时动了辽东心思,我朝又需耗费粮饷,如今安南事重,朝鲜事轻,按照陛下轻重缓急四字方针,我等也应先攻略安南。”

  暴昭素来老成谋国,他提出的意见是,朝鲜的事情不能插手,先静观其变。

  但是朱棣不同意。

  朱棣怒道:“贻误战机也!”

  “朝鲜狼子野心,元末时候,李成桂本是元朝世袭千户,反叛元朝,给高丽扩土千里,有了如今朝鲜国土,但是他们得陇望蜀,依旧觊觎辽东之地,屡次派遣兵马渡过鸭绿江劫掠铁岭之地的女真,还劫掠我边民。”

  “我朝必须要趁着这次朝鲜内乱,将朝鲜和我大明边境勘定。”

  朱棣的话,掷地有声。

  而内阁诸臣已经吵了一个上午,这时候都有些累,因此一时沉默。

  他们全都沉思起来。

  朝鲜和大明的疆域问题,其实是个历史遗留问题,在元代,元朝曾经屡次征讨朝鲜,甚至在窝阔台时期曾经多次征讨,当时的朝鲜还叫做高丽,他们屡败屡战,每次窝阔台大军一走,朝鲜就反叛,大军一来就投降。

  后来随着阿里不哥成为大汗,忽必烈夺位,元朝陷入内乱。

  高丽趁机自立,将境内的蒙古驻军赶出去。

  忽必烈夺得大位后,为了笼络和拉拢高丽,将一位公主嫁给高丽王,赐他们亲王待遇,而高丽也短暂的成为大元辽阳行省的一部分。

  从此蒙古人对高丽进行大换血,高丽国的王族都有蒙古血统。

  在元仁宗时期,当时元朝有数位汉人高官如赵孟頫等,都建议元朝直接吞并高丽,于是他们在元朝境内积极鼓动高丽直接加入元朝,但是元仁宗没活多久就死了,后来的元朝皇帝屡次内乱,无暇顾及高丽,高丽本土派又趁机做起。

  其中尤其是以崔莹为代表,此人乃是高丽不世出的一代名将。

  元末时期,刘福通的红巾军北路军,在关先生和破头潘带领下,一路北上,打到草原,烧毁了元朝的上都开平,还从草原直接打到了高丽。

  崔莹和李成桂等人也就是在这场和红巾军的战斗中崭露头角,获得军权。

  之后,元顺帝更是征兆了百万大军,从高丽,安南,还有吐蕃,西域各汗国招来了大批雇佣军交给察罕,与红巾军在中原决战,其中高丽人军队加上民夫,辅军就有十余万。

  而元顺帝的二皇后奇皇后,也是高丽女子。

  所以高丽在元朝末年得到了极大的自主权,掌军大将多次经历过数十万人以上的大规模军团作战,经验丰富,绝非是北方小国。

  就连坐镇辽东的北元军阀纳哈出,都屡次在李成桂和崔莹手下吃瘪。

  因此元朝末年,李成桂和崔莹等高丽名将疯狂朝着北方扩展,将高丽的国土从距离鸭绿江还有上千里,直接推进到了鸭绿江边,甚至一度还越过鸭绿江进入了元朝疆域。

  辽东军阀纳哈出投降后,大明在鸭绿江这边建立了铁岭卫,和高丽对峙,当时的高丽王十分生气,派遣李成桂率领十余万大军,辅军和民夫也有近十万人,准备征讨大明。

  李成桂很清楚大明的强大,索性半道儿反了,也就有了如今的李氏朝鲜。

  当年洪武皇帝朱元璋要分出兵力对付云南的元梁王,还有甘肃和陕西一代的北元蒙古骑兵,故而没有太多兵力能够投送到辽东,此时的辽东还是苦寒之地,夏季也不是后世那种遍地黑土地,很多地方是泥泞的沼泽泥潭,大明能够投送过去的兵力有限,只能和朝鲜维持一种默契似的平衡。

  而随着今年洪武皇帝驾崩,朝鲜王李成桂的五子李芳果将朝鲜世子杀了,平衡被打破了……

  齐泰眸子闪烁,端着茶杯说道:“朝鲜之事,事关北方海贸,好教诸位得知,北地的倭寇,多为朝鲜和日本倭贼,若是朝鲜不定,我朝的北方海贸安全不稳。”

  夏原吉也点点头。

  他说道:“故而,南北需要并进,我赞成燕王殿下的想法。”

  “如今朝鲜王李成桂老迈,他五子兵强马壮,世子之位空悬,我等正应该趁机勘定边疆,和朝鲜划分疆域。”

  “否则朝鲜内政安定,必定觊觎我北疆。”

  朱棣欣慰地看了一眼夏原吉。

  他这边主管军事的李景隆和徐辉祖反倒是一言不发。

  这次因为涉及到了军事,长兴侯耿文炳也在座,他头发花白,身形佝偻,本坐着一言不说,此时朱棣却看向他,问道:“长兴侯有何良策?”

  耿文炳闻言,拱拱手道:“燕王殿下,老臣以为,此事应当以圣上顶多为旨。”

  耿文炳历经好几次洪武皇帝的大清洗,深谙在朝廷为官之道,选择推皮球。

  周王朱橚曾经因为擅自离开封地去凤阳,被贬到了云南一段时间,熟知百草,本来内阁大会,他没有什么发言权,此刻举起手,说道:“诸位大人。”

  “我虽不知军事,但我知晓百草和庄稼之事。”

  “朝鲜之国,十余年前之所以可屡屡觊觎我朝边疆,乃是因为他们国内水土丰茂,粮食多产丰收,这些日子我筹办医学院,与太学中的朝鲜学子有过交流,他们朝鲜之国近几年连年遭灾,百姓流离失所,缺衣少粮,朝鲜的药材都十分稀少,很难成活。”

  “我看,此时的朝鲜,和安南陈朝差不多,若是能一举定朝鲜事,我朝可省数十年之功。”

  周王的话说的很中肯,他其实是赞成趁着朝鲜动荡,一举和朝鲜勘定疆域的。

  黄子澄现如今成了和事老,他见众人还是有些拿捏不定,不由说道:“诸位,既然这样,我们不如就看一看陛下的旨意吧。”

  之前内阁组建,朱允炆有意做成六个人,就是为了让他们有问题拿不定主意。

  而周王,耿文炳这类的,更多是参谋,没有决策权。

  所以最终的决策权实际上还是在天子这里。

  朱棣犹豫了一下,还是拿出了天子朱允炆的回信。

  大明收了许多投降的蒙元蒙古人,将蒙古人使用的鹰信也加入了军队紧急事务联系中,除了常见的驿站站马八百里加急,不是很远的重要事务就用鹰信传递,朱允炆在苏州府,和南京几乎能够做到半日沟通来回。

  他拿着那奏折瞥了一眼,摇头拍了拍头,将奏折递给了一边的齐泰,让齐泰读出。

  齐泰拿过来看了一眼,表情很精彩。

  暴昭奇道:“陛下既然有旨意,为何不念?”

  他从齐泰手中接过,自己念了起来。

  谁知,越念脸上表情越是精彩。

  “朝鲜之民,畏威而不怀德,我明国欲谋辽东全境,通北地海贸,遏控漠北茶道,瞭望日本银矿,非得将朝鲜掌控。”

  “朕提以下几个要点,诸臣切记。”

  “第一,对朝鲜不可事大,要事小,处处以小明自居,以防朝鲜要钱要粮。”

  “我明国百姓衣不蔽体,食不果腹,要坚定小国路线一百年不动摇,不可在朝鲜面前枉自称大,故而朝鲜使臣派遣人来求封,也不是不行,我明国穷困,要他们几处港口,一曰釜山,一曰……以此为大明承认其国主得位正宗,扶持世子之位的条件。”

  李成桂心心念念就想得到宗主国的承认,所以这件事情成功的概率比较大。

  因为朝鲜国别看小,能战之士也有几十万人,几个港口他们嘴上答应,没过多久就能夺回来,李成桂也是翻脸不认人的老主,这种事情绝对做的出来。

  “第二,我明国国贫弱小,在朝鲜的港口,朝鲜要供给粮食,作为我小明国不远万里,派兵帮他们稳定朝局的代价。”

  “第三,朝鲜国王李成桂虽然老迈但是身体康健,他五子又心狠手辣,但是他又有嫡子,故而该扶持谁,我小明无力做主,为了互不得罪,理应三人都派出使者恭贺接触,如何行事,内阁看着办。”

  “另外说点安南之事的建议,按照安南朝局,黎氏差不多要把陈氏打的只剩下一口气的时候,我小明国再出兵为佳,听说安南陈国没钱,到时候问安南陈氏要几个港口,谅他们也没有话说,不过安南多产水稻,有数个大粮仓存有粮秣数百万石,安南兵乱无力保管,我朝理应帮助安南保管。”

  ……

  暴昭读完之后脸上表情十分精彩。

  朱棣摸了摸额头,这昏君……

  杨士奇却笑道:“诸位,陛下此言其实有礼,朝鲜和安南之民,国小民卑,内心自大,尤其是朝鲜之国,李成桂曾是元朝世袭千户,又窃取高丽国位,最担心被人说他得位不正,我朝只是要几个港口,就对他以小明事之,他必定志得意满,他又想巩固地位,答应的概率极大。”

  “只要港口愿意给,北方勘定边境自然不在话下。”

  夏原吉也笑道:“只是此事有些颜面受损罢了。”

  齐泰也道:“是啊,我大明毕竟是天朝上国,以小明自居……这……”

  朱棣却眯眼道:“就照着陛下的旨意去办吧,第一批使臣要选精干能臣,牢记陛下的指点,我大明虽然事小,却可以省下不少钱粮赏赐,而且北方边境不动刀兵,多少将士得益……”

  “善!”

  诸臣纷纷点头。

  本站网站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g64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g64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