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18章 帝幸诸王图_我只想安静的做个昏君
笔趣阁 >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昏君 > 第018章 帝幸诸王图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018章 帝幸诸王图

  中午,诸王在皇宫一起用膳。

  不过这顿饭得付费,一脸懵逼的诸王面面相觑,更加懵逼,他们都没有带钱的习惯,好在老好人蜀王朱椿着实看不过去,大手一挥,拿出一千两银子,付了这顿饭钱。

  “太过分了,我等都是皇族,回皇宫吃顿饭还要自己付费!”

  有位王世子着实气不过。

  天下岂有这般抠门还贪财的君王!?

  旁边有另外一位王世子连忙打断他,告诉他,这是燕王的命令。

  当得知这是燕王殿下吩咐的之后,众人的表情都有些奇怪,初代藩王都不相信,而二代藩王没有太多判断力,彼此商议之后,只觉得朱允炆有些可怜。

  陛下为了攒点钱,连脸面都不要了……

  燕王殿下真是可恶,简直是钱眼里长了个人。

  诸王在各自的藩地,过的是花天酒地的生活,不说夜夜笙歌,起码不用为钱发愁,此时关于大明皇宫中,皇帝的御苑要改成御兽园对外开放,收取门票的事情也让诸王们大吃一惊,他们各藩王在封地虽然没有特别大的园子,但是搞个大院儿养殖一些野生动物也并非难事。

  “想不到堂堂天子,连个自己的园子都供养不起……”

  众人又得知,因为宫里着实拮据,朱允炆放出去了一千多名宫女,裁减人员,据说现如今宫里的护卫只靠着几条老狗……

  永乐皇帝的内库,那穷的耗子都搬家了。

  诸藩王们,都有些沉默了。

  等诸藩王全都坐在桌上后,朱允炆在主桌上,端起一杯茶来,望向众人。

  “诸位王叔,诸位王世子啊,朕过得苦啊,衣不蔽体,食不果腹啊……”

  “还请诸位,不要怪罪于朕,按道理这顿饭的钱朕还是出得起,但朕是真穷的揭不开锅了,若是内库中有二两薄银,朕也厚不下这个脸面收你们伙食费,哎!”

  诸王面面相觑。

  同时心中暗道,谁敢怪罪,这要是怪罪你,说不定落得个代王的下场……

  燕王朱棣将脑袋别在一边,实在是忍不了这昏君言语。

  朱允炆酝酿了一下情绪,让自己的声音低沉又充满了悲伤感觉,叹道:“实不相瞒,这个皇位朕是不想做的,朕一直想把皇位让给四叔,但是皇爷爷告诉我,四叔掌军在诸王中是最强的,可为大将军王,征北大将军,但是四叔掌文事不如朕,只因朕能吃苦耐劳,日夜操劳不缀……”

  “如今,我大明九边,还有诸位王叔的封地,每年都得朝廷奉养,朝廷的国库,入不敷出。”

  “就拿去年来说吧,全年朝廷收入九百八十多万两白银,光是九边卫所就花出去六百多万两白银,赋税,代地一年岁收五十九万石,代王和他的卫所就吃去五十五万石,还有四万石漂没,朝廷倒贴……”

  “河南周王,辽东辽王,宁王,都是如此,更别提湘王,楚王,蜀王,朝廷处处都要花钱。”

  朱允炆说的很诚恳。

  还留下来的,都是值得信任的。

  或者说,能用的大明皇族。

  朱允炆决心将大明皇家银行,皇家学院,皇家货殖府,还有大明海贸公司的事情,和这些藩王好好说一说,进行一些利益交换,简单点来说,说服他们交出自己手里大部分的赐田还有现银,投入到大明的海贸,货殖府贸易上去,跟着大明一起赚钱。

  如今大明的皇族,算上二代藩王,二代藩王的世子,一共有一百多号人。

  勋贵,勋贵二代,后戚,也有数百号人。

  他们大量掌握着大明的军政大权,也拥有许多财富,田地,这部分人必须要拧成一股绳,一起搞皇家银行,还有海贸公司这些商业,将他们搞成同一个利益团体。

  让他们把眼睛,从大明本来就不多的土地,转移到商业之上。

  说实话,自从吕不韦之后,整个华夏社会对于商人都很警惕,导致从那之后,很少出现大商人,民间对于商业的氛围也不浓厚,历朝历代都限制商人,商人地位低下,只能穿麻布衣服,出行不能坐多架马车,这种情形到了宋朝才慢慢改变。

  其实在先秦时期,战国时期,大商人出身的谋臣比比皆是,如范蠡,如管仲。

  经商是管理企业,某些方面和治国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  朱允炆见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,深吸一口气,继续说道:“之前摄政王燕王,对于如今国库这种情况,建议朕大规模削藩,将诸王削为庶民,但是朕觉得,你们都是朕的挚爱亲朋,手足兄弟,不可这般无情无义啊……”

  “朕一向重情重义!”

  朱允炆大义凌然地说道,坐在下面的楚王和兴献王白眼狂翻,是谁把湘王给活活打死的……

  “所以,朕提出了,大明皇家银行,大明皇家学院,大明皇家货殖府,还有大明海贸公司的组建事宜,为的就是让我朱明皇族,能够一体同休!”

  “皇爷爷在天有灵,也能含笑九泉。”

  “首先是大明皇家货殖府和大明海贸公司……”

  朱允炆将这两个概念讲述了一下,其实货殖府很好理解,就是类似于大唐安西都护府的货殖府,经商供养大军的性质,海贸公司就要复杂一些,说完这两个,又讲到了皇家学院和皇家银行,从国防,到皇族的未来,以及大明的未来……这些当世受过顶尖教育的大明藩王,藩王世子们很快就弄明白了。

  “我等皇族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”

  “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,纵观天下大势,合则兴,分则衰,朕希望,我等朱明皇族紧紧团结在一起,荣辱与共,日月山河永在,大明江山永在!”

  朱允炆大声说道。

  众人全都眼神精亮,而燕王朱棣则是皱着眉,沉思良久。

  “如今,我们大明正处于资本积累阶段,要想富,先攒钱,人无横财不富,马无夜草不肥,如何发横财?陆上走西口,闯关外,海上走海船下南洋,以前我朝多有勋贵偷偷摸摸做这些,如今朕决定放开,给他们股本,拉他们入伙。”

  “而我朱明皇族,永久拥有股份分红。”

  “如今,就是需要诸位王叔,诸世子殿下,拿出本钱的时候了。”

  “诸位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钱,大明将拥有美好的明天!”

  这时,得到朱允炆眼神首肯的楚王朱桢,当即站起身来。

  “陛下,我楚王朱桢,为皇明出力义不容辞,本王决定捐献出九成田产,还有府中九成现银,全部捐献给朝廷,为我大明皇家货殖府攒股本!”

  楚王朱桢身形不是很高大,他有些肥胖,一脸短须,但是此时的他,在场中众人眼里,是那么的显眼。

  朱允炆瞥了他一眼,满脸激动,上去握了握他的手,眼中噙着热泪:“楚王六叔,你真是个好人。”

  “既然六叔以国士待我,朕岂能不投桃报李?这大明皇家货殖府,以后西南片区所有总事宜,就由楚王六叔负责,辖区包括湖广行省,云南,四川,贵州,这四省之地,全都归属于你,日后按照片区分红,朕希望,看到我大明皇家货殖府,垄断西南!”

  “盐铁,都是暴利,这些东西都得攥在咱们朱明皇族自己的货殖府手里,六叔你知道该怎么做吧?”

  “朕会下一道旨意,帮你们的。”

  朱允炆的话语一说出口,楚王朱桢就安耐不住激动了,面色潮红,直接跪倒在地口称万岁。

  盐铁,还有茶叶,这几项十分暴力。

  以往,这些东西大部分是朝廷官营,却也有许许多多的地主,乡绅,寺庙的和尚,掌握着矿脉,盐井,茶田。

  宋元时期,和尚和道士,尤其是和尚的势力空前庞大。

  水浒传里就提到过,鲁智深去相国寺看菜园子,那菜园子极大,而且周围有很多良田都是相国寺的庙产,不需要交税。

  元朝时候,和尚的势力达到了巅峰。

  朱元璋登基后,为了打击红巾余孽,还有白莲教,弥勒教这些势力,放宽了对和尚道士的限制,专门在天界寺册封正派和尚道士,拉拢他们来对付白莲教和弥勒教,无形中让和尚和道士的势力更强了。

  朱允炆这话等于是告诉楚王朱桢,放心去跟这帮和尚道士,还有地主乡绅抢夺盐井还有矿脉吧,朕会给你开绿灯的。

  楚王朱桢带头之后,兴献王朱守谦马上跟上,他乃是朱元璋侄子朱文正之子,自小被朱元璋养大,也是心思通透之人,他更狠,捐出所有的银子和田产,求朱允炆给他一个皇家货殖府的职务,或者大明海贸公司的职务。

  朱允炆对这位大明兴献王很是满意,点了点头。

  “兴献王如此识时务,朕就封你为大明皇家货殖府广西总管,广西卫所较多,且和安南接壤,此地若是经营得当,我货殖府的骡马队运送茶叶,盐铁,瓷器,吴布过去贩卖,必能得重利,你好生经营!”

  兴献王朱守谦大喜拜谢而去。

  有了他们两个开头,其他藩王坐不住了。

  蜀王朱椿身材和楚王朱桢差不多,但他更胖一些,面色白净,三缕长须,面貌瞧着和朱元璋也有几分相似,他犹如一尊弥勒佛,站起身拱手说道:“陛下,本王也愿献上全部家产,为我大明皇家货殖府,大明海贸公司,大明皇家银行效力!”

  “还请陛下能留代王一条性命……”

  蜀王朱椿博学多才,天资聪颖,他为人很善良,在成都府修建了许多养老院和药局,帮助孤寡老人和孩童,而朱元璋也对他很好,他的蜀王府修建完全按照南京紫禁城的标准来,所用的金砖都是南京这边铸造运过去,为了给他修建府邸,文官还上奏说督造的太监贪污,因为耗费太多了。

  朱元璋知道此事,为了平息民愤,便将督造太监赐死。

  蜀王朱椿最开始还不理解,等到了成都府就藩,发现成都城池半座城都是蜀王府,才深感那太监督造之功,在成都府为他修建了一座庙宇祭祀。

  蜀王朱椿的母亲是郭惠妃,也就是滁阳郡王郭子兴之女,和代王一母同胞,与周王和燕王一样,所以必须得站出来求情。

  朱允炆笑道:“蜀王六叔这话说的,朕从不做手足相残的事,你放心吧,代王他正在宗人府好生反省呢。”

  说着朱允炆侧过头问身边的王中,小声道:“代王朱桂没事吧?”

  王中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,湘王朱柏被锤死之后,王中胆子大了不少,先前朱允炆告诉他,代王朱桂可千万不能被行刑打死,他下意识的理解为,朱允炆叫他把代王朱桂给打死。

  毕竟,朱桂太嚣张了……

  因此他对着宗人府的太监们,旁敲侧击暗示了一番。

  “奴这就去看看。”

  王中慌忙一路小跑,朝着宗人府跑去。

  这要是跑慢了,说不定自己小命没了。

  “朕不会将代王怎么样的,再说了,处理代王,那是燕王四叔的事,跟朕有何关系呢?”

  朱允炆理直气壮地说道。

  旁边的朱棣翻了个白眼。

  蜀王朱椿闻言,长吁一口气,拍了拍胸脯道:“那就多些陛下开恩。”

  对于这位六叔,刚刚大手一挥掏出一千两银子给诸王付了饭钱这事儿,朱允炆还挺有好感的,而且蜀王朱椿面相憨厚看起来肥嘟嘟的充满了福相,与他交谈也十分和谐,远不像是其他藩王戾气那么重。

  “既然蜀王殿下如此大气,朕也不能小气。”

  “蜀王就帮助朕筹备大明皇家银行事宜,后续事务,朕再给你安排。”

  蜀王朱椿闻言大喜,拱手行礼后坐了下来。

  蜀地其实是个聚宝盆,而且周遭有许多吐蕃佛头,土司头人,十分有钱,他们都喜欢到成都府消费,若是处理得当,成都府足以成为一座庞大城市,因为成都府在隋代就很富裕,宋代,世界上第一张纸币,交子,就诞生于成都府的交子巷。

  只是很可惜,元代时,蒙古人借道吐蕃,从吐蕃攻入成都,将成都府的城池打破了,为了防止成都府有人反叛,他们拆除了城墙,又因为重庆钓鱼城的事情,川渝之人反抗激烈,导致蒙古人屡次屠城,到了明初割据一方的枭雄明玉珍占据成都府时,成都只是个破败的小城,早已不复宋代时候的繁华。

  曾经隋唐,扬一益二的益州成都,沦为老虎,豺狼虎豹横行的荒原。

  但是朱允炆相信,只要运营得当,成都一定能够重现往日光辉。

  南京,南昌,武昌,长沙,重庆府,成都府,再加上昆明,这几个地方控略得当,以皇家货殖府掌控物品命脉,以大明皇家银行掌握金银,就等于将经济命脉的两条腿给续上了,无论是国防还是维护统治,都能够起到极大作用。

  一个国家,枪杆子是骨骼,钱袋子是血脉。

  而民族精神则是灵魂。

  “其余诸王呢?诸位王叔先到先得,如今先投股本,以后分红也多,朕会按照诸王的贡献给你们折算股份!”

  朱允炆循循善诱,看向其他藩王们。

  而剩下的几个王爷,像是周王,谷王,岷王齐王等有罪责的,已经被朱棣送到宗人府去了,故而不在这里,其他诸王,如肃王,辽王这类,见状也只得投诚。

  辽王母亲韩妃,乃是高丽进献给朱元璋的,他觉得很是憋屈,这他娘的这顿饭是鸿门宴啊!

  更可恨的是,朱允炆这个天子比项羽还过分,居然让自己等人付饭钱!

  老子自己吃饭给钱,我还得再倒贴一大笔钱!?还有天理吗,还有王法吗!?

  但是如今这个形势,他不捐也不行……

  他所在的辽东,当年有北元军阀纳哈出三十万大军,其实很富庶,物产丰饶,虽然这个时代的东北不如后世那般暖和,有很多冻土,可是金银财货依旧不少,一个是山货,那边的深山老林有各种山货,野兽,人参,鹿茸等,又因为那边盛产铁矿和金矿,银矿,所以能捞钱的手段其实不少。

  唐末之时,契丹得辽东盐铁之利,尤其是辽东铁矿之利,逐渐成为了东北一个强大割据政权,最后甚至有入主中原之势,由此可见到东北之富。

  朱元璋为了削弱辽王势力,将宁王也分封到了东北,让他们互相挟制。

  辽王朱植想了想,咬牙捐出了自己手中五成的现银,将近三十万两银子,还有十万贯大明宝钞。

  “宁王殿下呢?”

  朱允炆一眼就看向在那边老神在在琢磨事情的宁王朱权。

  他其实才是如今大明第一军阀。

  如果要封大将军王,应该封他才对。

  宁王朱权比较成熟,他站起身来,深吸一口气,拱手说道:“陛下,臣只能捐出白银十万两,宝钞十万贯,本王手下虽然有带甲之士八万,兵车六千,但这十余万军民吃喝拉撒,每月耗费巨大,本王也一向靠朝廷赋税粮饷支撑才能稳固辽东……而且好教陛下得知,辽东之地,较为复杂,那朝鲜狼子野心,女真蛮横侵袭,北元蒙古余孽又多次犯边,本王不能捐献太多金银,否则边防自溃。”

  对此,朱允炆表示理解。

  朱允炆道:“朕知晓了,宁王殿下放心,等大明皇家货殖府组建起来,朕会准许九边诸藩王一道经营,以货殖府得利供养九边诸王。”

  听到这话,同为九边诸王的肃王朱楧也激动了。

  肃王朱楧比较悲催,他就藩之后,王府最开始在平凉府,但是王府修建的不行缺水,生存艰难,洪武三十年移镇甘州,到现在王府还没修建好,他这次来拜谒,也希望朱允炆能够允许他移镇兰州。

  如今的甘州,水土缺失的厉害。

  大明才收复甘肃时,整个甘肃只有三万多户民众,其中很大部分还是投诚的蒙古人,后来太祖朱元璋疯狂从内地移民,从陕西,山西迁徙了十余万户填补甘肃,总算是恢复了一些人气。

  他表示,自己没有多少金银捐献,因为金银都贴在修建王府中了,但是朝廷有任何需要,他肃王朱楧绝对赞成。

  而庆王朱栴也比较惨,他洪武二十六年便就藩宁夏,但是朝廷当时没有充足的饷银,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内库也没有银子,于是就叫他带兵驻扎在庆阳古城,因地就食,以延安、绥、宁租赋供养。

  这几个地方,本来就是苦哈哈,在前世那个时空,很久很久之后的新世纪,都有许多穷困县城,脱贫致富是老大难问题,吃不饱穿不暖,更别提现在了,庆王朱栴贵为朱明皇族,过得也是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,北方的蒙古部落,有事没事儿还会来宁夏打打秋风,让庆王苦不堪言。

  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,朱元璋命令他主理庆阳、宁夏、延安、绥德诸卫军务,对抗蒙古。

  他屡次建功,到了洪武三十年,才终于有钱,获得朱元璋内库拨款,修建府邸……

  天见可怜,同样是王爷,蜀王朱椿的府邸十分豪华,号称小紫禁城,而庆王就藩数年,连个王府都没有……

  到如今,府邸还没修好呢,哪有银子捐给朝廷?

  因此他和肃王朱楧一样,只能表忠心,打鸡血。

  朱允炆对这两个守国门的王爷倒是十分重视,他认真说道:“肃王,庆王,你们二位常年驻守边疆,朕绝不会忘了你等的功劳,你们放心,我大明皇家学院,日后自有你等的用武之地。”

  “如今西边的察合台汗国如何了?听说那边的蒙古部落又涌现出几个强大汗王,最西边的瘸狼帖木儿,已经一统西方许多汗国了?”

  朱允炆想起了瘸子帖木儿。

  他在西方历史里,可是号称瘸子大帝,在前世时空,和永乐大帝朱棣同时崛起于东方,本来必有一战,结果他在东征途中死去,庞大的帖木儿帝国也分崩离析。

  他的帖木儿帝国,疆域广阔,将伊儿汗国,金帐汗国,西察合台汗国,东察合台汗国还有奥斯曼苏丹国大部分都占领了,屡次打的奥斯曼苏丹国大败,疆域横跨中亚西亚。

  如此一代雄主,不容小觑。

  肃王朱楧也不敢隐瞒,忙将帖木儿那边的事情讲了讲,如今的帖木儿正忙于国内平叛,他虽然疆域广阔,但是国内起义此起彼伏,他是倚靠强大的骑兵武力控制着疆域,但因为领土是许多个汗国组成,彼此之间各种各样的权力倾轧很厉害,暂时无暇东顾。

  而东察合台汗国,现如今名存实亡。

  许多军阀混战,大量的蒙古人,西域人内附。

  朱楧建议,大明可以积极西扩,收复大唐安西都护府!

  如今,大明重建货殖府,就是效仿大唐的安西军货殖府,收复西域之后,皇家货殖府实至名归!

  朱允炆凝重地点点头,摆手示意他坐下。

  和朱棣对视一眼,朱允炆道:“四叔,你听见了吧,西域出雄主也,咱的大明皇家学院,得好生操练,日后练出学将种,为我大明开疆扩土!”

  燕王朱棣深吸口气,点了点头,狭长眸子眯起。

  西方雄主?

  他心中燃起熊熊热血,忍不住想要和这位瘸子帖木儿碰一碰。

  也不知他和北平关外的那些北元精锐怯薛军哪个强……

  大明初期的王爷们,其实带兵打仗都有几把刷子。

  但是因为燕王朱棣太耀眼,其他王爷被忽略了。

  实际上,肃王,庆王,宁王,还有辽王,这几个王爷都曾经有十分光辉的战绩,他们常年带兵在一线作战,十分了解九边情况,对于大明皇家货殖府也是举双手赞成,因为边关卫所十分清苦,如今这个时代,北方卫所的粮食常年供应不上,卫所士卒逃跑屡有发生,有时候要饿着肚子和打秋风的蒙古骑兵交战。

  他们深刻的知道,朱允炆所说的:“我大明国库穷啊……”这句话的含义,要不是因为穷,他俩也不至于到如今连个王府都没混上。

  “诸位王爷,你们也听到了。”

  “居安思危啊……”

  “我大明只有不断开拓进取,才能重复汉唐之风,皇爷爷重建汉统,我等理应承顺其遗风,如今安西未复,安南孤悬,青湟遗落,吐蕃难控,货殖府组建,迫在眉睫。”

  “此货殖府,既能养军,也可养汝等皇族。”

  “我大明边关卫所,紧缺棉甲,棉鞋,手套,头盔……这些物品,朕会授权给你等藩王建立工坊建造,朝廷一并拨款购买,算是你等的福利。”

  “除了军用的衣裳,军粮,简单的军械,朕也准备诸部放开,尤其是军粮,货殖府组建好后,可以从一些大粮商手中购买,你等藩王也可以就地建造粮坊,加工军粮,货殖府采购。”

  “除了军用,也可民用,做的好了,你们可以卖给各地百姓,利用货殖府的商队,商船,卖去大明各处,有朝廷的文书,放之四海皆准,还不需要缴纳太多赋税。”

  “朕之言语,句句真心,诸位王爷,还有何疑问?”

  朱允炆问道。

  能够坐在这里的,都不是傻子,而且此事的大明藩王,世子,还不是后世崇祯年代时,不管不顾百姓死活的福王那种,初代藩王大多都经历过战火,还在凤阳体察过民情,甚至很多初代藩王日子过的还艰苦无比,如某两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庆王,肃王……

  朱允炆所说的,句句锲和他们内心所盼。

  “我等愿意,没有疑义!”

  庆王和肃王带头欢呼。

  蜀王,楚王,兴献王等人得了利益,也带头高喊,而宁王,辽王等人,也没得选择,于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大明诸王定策宴,便将日后大明蓬勃发展,成为庞大帝国的基础国策定下。

  这顿饭吃饭不是意义,重点是利益分配。

  朱允炆告诫诸王,等大明皇家学院建立后,诸王的世子,嫡子,庶出子,都要来大明皇家学院学习,而且年满十六岁,都要去边关卫所当兵三年,若是立下战功,可以在边关实封。

  日后大明,不仅要攻略安西,还要攻略安南,至于朝鲜这个太祖皇帝定下的不征之国……

  “咳咳,那个,辽王,宁王,皇爷爷定下的不征之国,又不是朕定下的不征之国,其实,你们完全可以看着办……”

  朱允炆隐晦的暗示。

  宁王和辽王对视一眼,心领神会。

  在前世那个时空,趁着元朝战乱,朝鲜偷偷搞入侵,屡次入侵元朝疆域,袭击铁岭卫,后来把疆域扩展到了鸭绿江这边。

  其实,朝鲜国曾经是元朝辽阳行省的一部分,它的疆域本来没有到鸭绿江边。

  因为元朝辽阳行省的实际控制人,北元军阀纳哈出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很长一段时间,鸭绿江那边的疆域,被朝鲜窃取。

  大明在洪武二十年收服大元辽阳行省时,朝鲜已经和大明隔着鸭绿江对望,而且还在铁岭卫时有冲突。

  如今,这种小摩擦还是没消停。

  “今日我等定下诸多大策,为大明开创未来,应当合影留念啊!”

  朱允炆也十分高兴,举起茶杯一饮而尽,让蒋献唤来宫廷画师。

  这个时代哪有什么合影留念一说,其实是作画,就让诸王先不要走,吩咐皇宫画师前来,将诸王的模样,以“速写”的形式画下来。

  身边,早就安排好的宫廷画师,忙冲上前来,摆出一副巨大无比的卷轴,拿出炭笔,唰唰唰开始画起了草图,他用的是速写方式,这种速写,对于大明的宫廷御用画师来说本就不难,他只需要用炭笔画个草样,回去再进行完善。

  朱允炆站在主桌,一脸正气,指点江山的形象,瞬间跃于纸上。

  而诸王都在桌上,举手恭敬,张嘴符合。

  燕王殿下,嚣张跋扈,站在一边,满面不爽……

  这是他的真事面貌。

  朱允炆看的连连点头:“嗯,不错不错,既体现了朕指点江山,弹指间定下大明国策的威武霸气,又体现出燕王四叔为国为民的忧虑,还有诸王对朕和四叔感恩戴德,一片和谐的景象。”

  “旁边要加上字!”

  “洪武三十一年,那是一个夏天,有一位天子,在大明的皇宫前,画了一个圈……”

  “我大明走向富强之路,自此始也。”

  朱允炆认真说道。

  “好生画,画完了给朕挂在文渊阁,让诸臣时刻感念朕和诸王为大明定下国策之时。”

  “此画,就叫帝幸诸王图吧!”

  就在这时,内侍王中急匆匆地跑了过来,在朱允炆耳边附耳言语。

  朱允炆脸色不变,但是变得沉痛起来,他哀叹一声,带着燕王朱棣走到了蜀王朱椿身边,握着他的手,悲痛地说道:“蜀王,是朕的过错……”

  “朕没有想到代王竟然这般猖狂,刚刚宗人府传来消息,代王他从宗人府逃出去了,诸太监和护卫找遍了宗人府都没找到他。”

  “看不出来,代王一把年纪,身手竟然如此矫健,可怜他世子还小,代地可怎么办啊,哎。”

  朱允炆瞥了一眼朱棣。

  心知肚明的朱棣,还是忍不住问道:“陛下,代王真的是逃跑失踪了?”

  蜀王朱椿也心中揪着,疑惑重重地问道:“是啊陛下,他罪不至死啊,为何要逃跑呢?我刚为他求了情,他怎么会,哎……”

  “真的!”

  朱允炆有些愠怒,皱眉撇嘴道:“四叔你怎么能这般瞧着我,朕从不骗人的!”

  “你问王中,朕的人品,宫中有口皆碑!”

  本站网站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g64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g64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